地址:運城市鹽湖區人民南路53號 郵編:044000 電子郵箱:ycstbgs@163.com
電話:(0359)2661668 傳真:(0359)2661669
版權所有:運城市水務投資建設開發有限公司 晉ICP備17003536號
回憶剛剛過去的雨季,中心城區涑水街沿線的居民倍感欣慰。
過去,這一帶河道排澇功能完全喪失,每逢暴雨天氣,上游來水無法順利下泄,暗涵過流能力嚴重不足,雨水被迫涌上路面,附近區域屢屢變成一片“汪洋”。
如今,站在涑水西街南側放眼望去,市水投公司新建的干河河道開闊筆直,兩岸護坡整齊劃一,成為“碧水安瀾”的生動注解。
改變,始于一場針對干河的系統性“大手術”。
疏通“大動脈”
干河是中心城區北部的一條重要行洪渠道。
由于種種原因,原有河道日漸狹窄、堤防殘缺老化,對學苑路以西城區防汛安全構成現實威脅。“以前這里一下大雨就淹,別說車了,人都過不去。”附近居民回憶道。這種逢雨必澇的困境,不僅影響交通出行,更對居民的生活安全構成威脅。

● 2020年,市委、市政府啟動實施干河綜合治理工程,北起涑水街,南至火車站站北調節池西側提水泵站,全長4.26公里。該工程被納入我市“1311”重大工程項目,是城市基礎設施更新與社會民生改善的重要一環。工程于2020年10月底開工建設,總投資達1.3億元。
● 2022年6月,工程一期主體完工并實現通水;今年6月,工程通過驗收。該工程共治理明渠段2.8公里,對1.46公里暗涵段進行清淤。經過徹底整治,河道被重新開挖、拓寬、延伸,斷面呈上寬下窄的梯形狀,行水更加順暢。同時,原有的狹窄暗涵也完成清淤,大幅提升了排水流量。
念好“生態經”
干河綜合治理工程,其意義遠不止于防洪排澇。毫無疑問,它是一項集防洪、生態、民生于一體的綜合性工程。

過去的干河,雨污混流、垃圾堆積、污水橫流,形成的黑臭水體不僅削弱了防洪功能,也對周邊居民的生活環境造成嚴重影響。針對于此,此次綜合治理著眼系統施治,在河道兩側增加綠化面積并埋設排污管道,解決了雨污合流進入干河的問題。
在鹽湖區北城街道東留村村口,新增一座庫容5萬立方米的調蓄池。“這里原有的河道僅有三五米寬,每逢汛期便污水橫流、垃圾漂浮,嚴重影響環境與行洪。”市水投公司工作人員說,“新建成的調蓄池,在暴雨來臨時能蓄積上游來水,有效削減洪峰,待降雨過后再逐步將雨水排入河道。這一設計從根本上解決了東留村上游內澇問題。”
這樣的關鍵性節點工程并非個例。在干河河道貨場東路段,另一座規模更為宏大的調蓄池正在發揮巨大效用。在此次工程中被重新治理的站北調蓄池煥然一新,調蓄庫容達到7.5萬立方米,進一步為城區安全度汛上了“雙保險”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位于貨場西路的姚暹渠和干河交界處,通過降低姚暹渠渠底約兩米,并設置跌水結構,順利實現兩條水系的安全交匯,避免因姚暹渠比干河高需要二次提水帶來的泄洪不暢問題,解決了干河行洪“卡脖子”問題。
治理一條河,改變一座城。今天的干河,成了一條安全河、生態河、民心河。從最初的逢雨必淹,到如今的雨停路干,干河的變遷成為我市推動城市更新、提升治理能力的一個縮影。它不僅解決了內澇問題,更通過水系生態的恢復,提升了沿岸空間品質,為市民營造出水清、岸綠、河暢、景美的生活環境。
據悉,干河綜合治理二期工程將繼續向中心城區北部延伸,同時改造一期范圍內的暗涵、恢復歷史河道,徹底解決北部城區的內澇問題,目前項目正在積極籌劃。
記者 楊紅義 楊 琳